近年来,动物实验的伦理争议愈发激烈。2024年,欧盟发布重磅政策文件《通往不依赖动物实验的未来:生物医学和化学品安全领域的欧盟行动战略》(COM(2024) 146 final),明确提出:推动逐步淘汰动物实验,构建无需动物的科学研究与安全评估体系。
本次文件为动物实验的未来划出了清晰的时间表与政策路径,代表全球范围内对伦理科学和创新能力的新追求。
尽管动物实验在过去几十年中为药物开发、疾病研究和化学品安全评估提供了大量数据,但它也存在明显问题:
伦理风险高:每年约有数百万只动物在欧洲实验室中被使用,引发公众持续反对。
可转化性差:人类与动物之间存在显著生理差异,导致实验结果不一定适用于人体。
效率低下:动物实验周期长、成本高,不利于快速响应疾病和新技术发展需求。
因此,欧盟提出——科学研究应该“更人道、更高效、更精准”。
欧盟将制定面向2040年的替代动物实验研究战略计划(Transition Plan),覆盖药物、疫苗、化学品、生物材料等多个领域,力争全面替代动物实验。
推动《REACH化学品法规》《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条例》等相关法规纳入替代测试方法;
强化类器官、器官芯片、计算毒理、AI建模等前沿技术在立法中的认定地位;
扩大替代方法在风险评估、产品注册和监管审批中的适用范围。
加大对类器官、干细胞、体外测试平台等技术的研发资金支持;
通过“地平线欧洲”计划和欧盟健康计划(EU4Health)等项目,促进成员国共同推进非动物实验研究;
建立欧盟替代方法平台(EPAA)与全球替代技术机构的合作机制,推动国际标准一致性。
欧盟在文件中重点提到了一批已被接受或正在推进的替代动物实验方法:
脑类器官:用于神经毒性与药物穿脑屏障研究;
心脏类器官芯片:模拟心律与血液动力学,检测药物心脏毒性;
人工智能建模:预测化学品对人类细胞的反应趋势;
高通量毒性筛选平台:代替传统动物剂量反应测试。
这些新技术的广泛部署,正在快速降低对动物实验的依赖。
欧盟的目标不是立刻一刀切,而是通过科学合理的策略,在确保公众健康与环境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构建无动物的科学生态系统。
这份战略文件不仅关乎欧盟内部政策,也将深远影响全球科研模式转型。对中国科研单位、医药企业和监管机构而言,也释放了强烈信号——掌握替代技术,就是掌握未来合规与竞争的主动权。
动物实验的减少并不是放弃科学,而是以更人性化、更先进的方式重新定义科学。这是一场技术与伦理的双重革命,类器官、芯片模型、AI算法正在悄然改写实验室的未来。
在不远的将来,“零动物实验”将不仅是政策口号,更将成为科研实验室里的新常态。
Tel/联系电话:400-067-0995
Mail/邮箱:service@qlyiyao.cn
Address/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冶西路银丰东八区企业公馆A15